新一代破伤风针新替妥来了,珠海开出全国首方 2025-03-13

2025年3月13日,随着珠海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及创伤中心秘书陈木清开出首张处方,全球首创重组抗破伤风毒素单克隆抗体药物——新替妥(通用名:斯泰度塔单抗注射液)正式开启临床惠及之旅。


这款由珠海泰诺麦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泰诺麦博”)自主研发的生物创新抗破伤风单抗药物,自获批上市至临床首方落地仅历时29天,标志着中国破伤风防治领域即将迎来重大革新,有望为广大患者带来更优质、高效的防治新选择 。


1.png

(全球首创新一代破伤风针新替妥)


2.png

(新替妥首张处方与注射使用后的药品)


破伤风防治迎革命性突破


在首方开具现场,珠海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及创伤中心秘书陈木清向记者演示了新替妥的便捷使用流程:“传统破伤风被动免疫制剂,如破伤风抗毒素(TAT)和马破伤风免疫球蛋白(F(ab')₂)需要经过皮试、脱敏注射、留观等复杂流程,而新替妥通过基因重组技术实现了抗体精准设计,无需皮试、无需剂量调整,真正实现‘一针即走’,更从根源上杜绝了因皮试假阴性用药后发生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的风险!”


Ⅲ期临床数据显示,给药后12小时即可快速起效,抗破伤风中和抗体滴度维持时间中位值为132天,能够更全面覆盖破伤风潜伏期[1]。

3.png

(III期临床试验中抗破伤风中和抗体几何均数(95%CI)随时间变化曲线图)


沉默杀手的致命威胁亟待新解


据国家卫健委《非新生儿破伤风诊疗规范(2024年版)》显示,破伤风作为全球重大公共卫生威胁,在无医疗干预时病死率接近100%。即便在现代化医疗条件下,全球病死率仍高达30%-50%[2]。


现行防治体系面临双重困境:大众熟知的“破伤风针”主要包括TAT和HTIG。然而,TAT作为马源血液制品的代表,存在较高的过敏风险,可能引发过敏性休克、血清病甚至死亡[3],早已被许多发达国家淘汰;由于上述诸多不良反应,早在199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就将TAT从全球基本推荐药物目录中移除[4]。


HTIG则完全依赖于人血浆为原料供应,产能有限,常常面临“一针难求”的局面,而且存在传播已知或未知血源性病原体的风险,近期,国家药监局已新增关于HTIG药品说明书内不良反应的修订[5]。


4.png

(HTIG药品说明书内不良反应的修订)


生物制药技术突破三重困局


泰诺麦博营销中心总经理赵文贵在采访中揭晓了技术突破密码:“泰诺麦博自主研发的I类新药"新替妥"实现了在破伤风预防领域的颠覆性技术突破,作为全球首个基因重组天然全人源抗破伤风毒素单抗,该产品采用国际领先的第四代抗体技术,通过智能化和模块化生产彻底突破了血浆依赖,可以杜绝血源性疾病风险。临床数据显示:单次肌注即可实现快速免疫保护,一针一次,无需皮试、无需体重分级及伤口评估,门诊患者注射后无需留观,一针即走,尤其针对现有药物难以覆盖的两类潜伏期(约10%患者<48小时,3%>30天),新替妥可提供完整周期保护,现有公司年产能达千万支级,可以有效缓解我国被动免疫制剂供应的压力。”


5.png

(新替妥工业化生产车间实景)


政企协同跑出"中国加速度"


值得关注的是,新替妥从获批到临床落地仅用时29天。“这得益于广东省和珠海市政策创新和机制的高效联动。”赵文贵表示目前企业正加速推进全国医保挂网和商业渠道战略推进,同时强化科普建设,致力于推动产品早日覆盖全国更多医疗机构,惠及更多患者,切实履行 “创造临床价值” 的企业使命 。


珠海市卫生健康局党委书记、局长朱自琴指出,在现有药物存在临床痛点的背景下,珠海孵化的创新型生物制药企业泰诺麦博研发成果成效显著,其创新药物新替妥凭借显著优势,突破破伤风传统防治局限,加速实现全民健康覆盖目标。

珠海市科技创新局田华副局长指出,珠海出台《珠海市打造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高地若干措施》,在全国率先将应用场景创新纳入成果转化政策,全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应用场景创新“首发市”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高地。今年,泰诺麦博的新一代破伤风创新药“新替妥”获批上市,为推动这一成果快速落地,市科技创新局与市卫健局密切合作、多方协同,将“新替妥”对接到市人民医院进行示范应用。接下来,我们将秉持‘帮技术找场景、帮产品找市场’的理念,为科技成果与产业深度融合搭建桥梁,助力更多新技术、新产品在珠海开花结果。

珠海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崔敏表示,一直以来,医院秉持以患者健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不断提升医院医疗服务水平,满足区域患者对高质量医疗服务的需求。未来,医院也将持续支持新药应用,紧贴民生需求加速创新转化,为医药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贡献力量,让医药健康服务更可及。


6.png

(首发仪式运货车)


随着新替妥的临床应用,我国破伤风防治体系将实现三大升级:从“高风险被动防御”转向“精准抢先防护”;从“血源依赖型”转为“基因重组技术驱动型”;从“复杂流程”优化为“便捷服务”。这款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创新药,即将开启全球破伤风防治新纪元。